發表文章

精選文章

康泰時 CONTAX TVSIII 2019 測評

圖片
這台相機入手已經將近一年了 ,到現在才決定寫測評 ,主要原因是一直忙於其它相機的瑣事 ,以及不想馬虎地寫下不公正的評價。 正如各位所知,Contax曾經的輝煌歷史已經有專書出版,這裡就不再佔篇幅介紹,身為康泰時最後一代的高階傻瓜相機TVSIII,Contax工程師使出渾身解術,累積所有經驗跟前幾代的改良所推出的末代作品,在中文名詞將這類point&shoot翻譯成傻瓜相機其實有時候有誤導的疑慮,原因是傻瓜指的是使用者不需要是專業攝影師也能輕鬆拍出專業攝影作品,故相機本身反而是非常聰明,但對於自動化程度那麼高的高階隨身機,能夠應需求手動操作設定到什麼程度,就成了各廠牌及款式的賣點跟市場區隔了。 T*-系列 生產年表 1984年–Contax T (Carl Zeiss Sonnar T* 38mm/f2.8) 4群5枚 1990年–Contax T2 (Carl Zeiss Sonnar T* 38mm/f2.8) 4群5枚 1993年–Contax Tvs (vario-sonnar T* 28~56mm/f3.5~6.5) 6群6枚 1997年–Contax Tvs Ⅱ (vario-sonnar T* 28~56mm/f3.5~6.5) 6群6枚 1999年–Contax Tvs Ⅲ (vario-sonnar T* 30~60mm/f3.7~-6.7) 5群6枚 2001年–Contax T3 (Carl Zeiss Sonnar T* 35mm /f2.8) 4群6枚 話說回來,康泰時走入21世紀面臨的市場變化之大,偉大的Contax終究敵不過數位時代的推進,難道在所有人轉身投入數位時代的浪潮中,前人的極致工藝就一文不值了嗎,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這個答案也許是yes,但在工程領域中前人的努力卻是後代的巨人肩膀,別忘了許多偉大工藝品產生的時代可還沒有電腦輔助設計! 究竟是否對於曾經無比期盼的Contax公司及熱情支持者心中有著些許遺憾,我一直隱約感覺,這部當時推出售價甚至高於T3的變焦機,難道真的如價格上反映的如此不堪? 當然不是,正如股票有錯殺,相機也有未被發現的隱藏珍寶,而挖掘這樣的珍寶一直是我的樂趣,我在2019年初的入手價三萬五,同期的Contax T3則是飆漲到了五萬以上

富士 Fujifilm Tiara Zoom 2021 測評

圖片
也許你有聽過 數位攝影是工作 底片攝影是生活 這台相機給我的感受,就是體驗生活, 各位怎麼想我不知道, 但是攝影對我來說並不是只會追求像素, 冷冰冰的性能 什麼4K錄影 幾連拍 多少ISO 多大感光元件, 砸幾十萬買器材 ,結果拍一堆沒有靈魂的照片, 製造電子垃圾 我只問你一句, 你會將你拍的照片印出來掛在牆上嗎? 初次把玩TIARA ZOOM, 鋁合金的手感讓人驚艷, 五指輕扶著它冷涼的身軀, 將鏡頭蓋輕輕滑開, 鏡頭有如發芽般隆起, 給人安心又有高科技時尚的感受, 雖然我用不算便宜的價格入手了, 但因為它有如新機的品相讓我覺得花的很值得, 本來我是想入手定焦機( TIARA II) 但因為品相好的機子難求, 價格更是飆到三萬的程度, 讓我不得不放棄 好在老天並沒有讓我的窗子全關上了,誤打誤撞花了快二萬入手的ZOOM版, 拍出來的照片一樣美麗, 這要歸功於富士相機出色的EBC鍍膜 富士這個字眼,在日本人的心中就是至高無上的存在, 有人特別喜愛富士相機產出的照片發色, 我則對於這樣的全自動輕便相機的強大, 抱著敬畏的心, 日本人怎麼能將一個產品設計的如此迷人, 讓你真的有與相機戀愛的感覺 TIARA系列一共有一代,二代和我入手的變焦版,有人說定焦版拍得更香, 若有機會我會再支持富士的 一代的TIARA曾得過秀珍相機大賞, 除了出色的設計外, 更有不同於其它廠牌的貼心功能, 當載入膠捲, 相機會先將整卷底片過完, 然後讓你從最後一張開始拍, 每拍一張就會將底片收一格回到底片桶身中, 如此就算不小心打開了機蓋, 已經拍過的照片也不會有任何漏光影響, 這就是富士相機的過人之處, 連這樣的小地方也為你考慮周全 海外版的TIARA系列稱為DL MINI, DL 是DROP LOADING 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功能 自動對焦 暴光 過片 測光 所有的動作一氣呵成, 就是輕便相機的設計宗旨, ZOOM版還多了光學變焦, 這樣的相機就像一個完美女友, 在它的陪伴下什麼煩腦都會忘掉, 而它送給你的禮物, 拍攝完成的照片, 則香到讓人想哭 如果要問我 持續在底片的世界不肯出來的原因是什麼 ,這樣讓人迷戀的富士相機的存在, 就是我不能自拔的理由 它是由懂的生活的人所創造的, 注入靈魂的相機

康泰時 CONTAX G1 2021 測評

圖片
 時間過得太快了 入手機子已經是近兩年前了 機子玩得多了的玩家都知道 其實有時候 要用來拍照 技術上什麼機子差異也不大 因為玩家會根據相機特性 去適應它 調整自己的攝影技巧 相機不過就是一個捕光盒 需要的元素也不外乎速度 時間 焦距 構圖等 玩繞著光線打轉的東西 真要說有所差異 相比較之下底片的差異絕對是壓倒性的 底片的世界 比數位單純得太多了 雖然這麼說 總還是會有些相機 讓你不停的懷念與它相處的時光 G1對我來說就是這麼一台特別的相機 還記得初次見到它是在松煙的台北跳蚤市集 那個市集人爆炸多的 想都沒想到有人會在那賣相機 第一眼就被它完美的外型吸引住 CONTAX在相機界被推崇真的是有原因的 鈦合金的用料 緊湊的身形 世界唯二自動對焦的range finder相機(另一台是二代 CONTAX G2) 還有屌到炸的鏡頭群 有人甚至還以收集到全部七顆G鏡 (6個定焦鏡加一個35-70mm變焦鏡) 號稱七龍珠而自豪的 分別是0變形的16mm f8,G16 以及G21,G28,G35,G45,G90 ,G35-70 唯一要注意的是 G1只有機身內側 底片室貼著綠色標籤的機身 才能使用全部七顆鏡頭 G1白色標籤則便宜得多 不能使用21mm,35mm及變焦鏡, G2則沒有這些限制 (CONTAX G2) 這G16就是一顆傳奇 雖然光圈小 但是在那個時代16mm怎麼也算是非常廣了 這種恐怖的廣角焦段作到沒有變形 那時大概也只有這顆鏡頭了 這樣的帝王大全套網上少說要喊價十來萬 雖然仍是比它當初的假想敵leica便宜不少 但是有很多的專業攝影師認為他的性能並不比leica差 甚至有人更愛他拍出來的照片 G2的機身則是據說改進對焦速度精度 加裝紅外線在暗處對焦 也要莫名其妙的比G1機身貴兩萬 以leica來說 品質是最高要求 許多銘鏡都是在全開光圈就是工作光圈 不跟畫質妥協 CONTAX G系列的鏡頭 其實也是已這個目標在設計的 已它現今的價格帶來看 這鏡頭群簡直是被低估的珍寶 使用上來說 我是真的愛不釋手 有些人抱怨90mm會容易不準焦 我懷疑他們到底